? |
王永珍 2018.04.11
王永珍
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并留校任教,期间在职攻读研究生,并于2011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任教20载,在教学方面,主讲了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热工学基础、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与空调等多门本科生课程 及研究生的高等工程热力学、现代制冷与空调课程,讲课效果优良;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有关热工基本理论、制冷与空调系统及车内环境热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 成果概况: 近些年,教学方面,共参与或主持校级、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发表教学改革文章18篇,获得校级、省级及国家级教学奖励13项,参与编写本科生教材2套,主编本科生教材1套及研究生教材1套。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文章10余篇。
| 教材(参编2套, 主编教材2套): (1)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张忠进、华自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2)《工程热力学》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推荐教材,陈贵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07。 (3)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热力学》第二版,陈贵堂、王永珍,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1; 《工程热力学学习引导》(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热力学》配套辅助教材),陈贵堂、王永珍,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2; (4)《高等工程热力学》,王永珍,陈贵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
| 主要教改项目: ① 国家教委 “面向21 世纪热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子项目:“《工程热力学》—外界分析法(SAM)研究与实践(教材)”项目,主要参加人,1995~2000; ② royal88《工程热力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主要参加人,2002~2005; ③ 吉林省《工程热力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主要参加人,2004~ ; ④ 国家“十一五”规化教材项目:《工程热力学》第二版(陈贵堂,王永珍),2006~2008.12; ⑤ 国家“十一五”规化教材项目:《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华自强,张忠进,高青),主要参加人,2006~2010; ⑥ royal88“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三批立项项目:热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参加人,2005.6~2007.6; ⑦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重点):基于机械学科的能源课程群整合与创新教学模式实践,主要参加人,2008.8-2011.7; ⑧ 本科教学改革第二批重大项目(研究性教学项目):能源类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参加人,2009.11~2011.12; ⑨ 本科教学改革第二批重大项目(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制冷与空调网络课程建设,负责人,2009.11~2010。 ⑩ 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022064),royal88第二期研究生核心课程(B类)建设项目,负责人,2010.10-2012.10 11. 本科第三批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工科基础课强化工程实践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参加人,2011.10-2013.10
| 科研项目: ① 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地下蓄能过程传热机理及其时变特性规律与控制,主要参加人,2006.1~2008.12; ② 吉林省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玉米秸杆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子项目:生物质复合燃烧气化换热一体化炉研制,主要参加人,2006~2008; ③ 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钢制车轮技术开发研究”,本人为royal88项目组成员中第5人,2007.3—2010.12,15万; ④ 国家“863”计划项目:轿车柴油机燃烧系统优化与DPF再生控制策略研究,主要参加人,2008.12~2010.12。
| 教改论文: (1)论SAM体系的教学适用性及工程实用性,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7。 (2)SAM体系逻辑结构的主要特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7。 (3)剖析工程热力学SAM体系的改革力度及深度,全国热工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2.10。 (4)外界分析法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royal88学报(工学版),2003,33(4)。 (5)热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尝试,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5。 (6)论焓的物理意义及实用价值,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5。 (7)逸度系数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5。 (8)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5。 (9)论SAM体系的基本定律表达式的普适性,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5。 (10)论进行能量可用性分析的前提,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四届全国学术会议,2008.5。 (11)工程热力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35期,总第511期,2008.12; (12)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35期,总第511期,2008.12; (13)Thermodynamic Model and General Expressions of the SAM on the Basic Thermodynamic Law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 Dec.18-20,2010,CHANGSHA,CHINA,Vol.⒒,849-852; (14)Model, Logical Structure and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SAM System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ct,13-14,2010,CHANGSHA,CHINA,Vol.1,p952-954; (15)Analysis and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about Energy Courses,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Nov.27-28,2010,P11-13 (16) Investigation in Bilingual Teaching of Thermodynamics,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Nov.27-28,2010,Wuhan,China,P326-327 (17) Opinions on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cience in Researching University,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Nov.27-28,2010,Wuhan,China, P221~223 (18)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王永珍 陈雪梅 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10月第28期 P48-49。
| 科研论文: (1) 换热器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试验技术与管理,2005.5; (2)传热特性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2005.9; (3)换热器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005.9; (4)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测控系统,化工进展,2006第25卷增刊,2006.9; (5)The Reciprocal Effect of Flowrate Changing and the Control of Flowrate in the Thin-wall Heat Exchanger, SET2006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Vicenza Italy , 30 August 2006; (6)The Evaluaative Target and Method of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 SET2006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Vicenza Italy , 30 August 2006; (7)冷启动环境下车辆风窗玻璃除霜特性研究,汽车技术,2008.11; (8)基于车辆余热蓄能利用的作用特性分析,热科学与技术,2008.12.第7卷第4期; (9)基于汽车HVAC风挡除霜冲击射流作用研究,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8.11; (10)射流角度对车辆风窗玻璃除霜性能的影响,royal88学报(工学版) 2009.9。 (11)汽车自然环境通风预冷降温特性研究,建筑科学,2010年10月,第26卷第10期,P168-P171。
| 获奖情况: (1)“工程热力学——外界分析法(SAM)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材)”项目获2001年royal88教学成果一等奖、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参加人。 (2)“面向21世纪热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royal88第二参加人。 (3)《工程热力学网络课件》获2004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评比(多媒体课件类)二等奖,主要参加人。 (4)《工程热力学》课件获2004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评比(多媒体课件类)三等奖,主要参加人。 (5)《制冷与空调》多媒体课件获得2006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评比(多媒体课件类)三等奖,第一负责人。 (6)工程热力学多媒体课件(英文版)获2008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多媒体课件类)三等奖,主要参加人。 (7)工程热力学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获2008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多媒体课件类)三等奖,主要参加人。 (8)2006年10月获得“royal88教学示范教师奖”。 (9)2007年1月获得“2006年royal88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10)2009.9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及《工程热力学学习引导》,获2008年royal88(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二等奖,陈贵堂 王永珍。 (11)2010.11 制冷与空调网络课程获得2010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网络教学资源类)三等奖,第一负责人。 (12)2011.9工程热力学(2版),陈贵堂 王永珍,royal88第四届本科优秀教材一等奖,吉林省本科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 (13)2012.5.14,机械类能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2012年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主要参加人。 (14)2013.5,工程热力学课程双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得royal88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参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