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永强 2018.04.11
韩永强
工学博士,教授。 1997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 1997年获硕士学位; 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 2008年博士后出站; 2008年破格聘任教授;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 2013年入选吉林省首届高等学校“学科领军教授”。
兼任《燃烧科学与技术》编委,《内燃机学报》特邀编委。近5年在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项目、吉林省重大项目等课题的资助下系统开了基于燃烧边界主动控制抑制内燃机有害物生成、发动机后处理匹配及优化控制研究,车用发动机尾气余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在内燃机机内抑制有害物生成、机外促进有害物转换协同优化降低整机技术经济成本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车用发动机尾气余能综合利用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有机朗肯循环耦合自由活塞、气动式单一空气工质机械能利用技术体系。近5年发表论文30余篇,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 成果概况: 1.废气余能气动综合利用装置,发明专利,201010257075.X 2.基于相变材料的发动机后处理器入口温度控制装置,发明专利,201120085641 3.涡轮式气气增压装置,发明专利,201010156066.1 4.高效低排放车用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12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5.柴油机燃油催化微粒后处理器性能与再生,royal88学报(工学版),2011年第1期 6.采用分子筛SCR催化器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车用发动机,2012年3期 7.双流量EGR率测量系统开发,汽车技术,2010年9期 8.柴油机燃烧放热模式分析,车用发动机,2010年3期 9.放热率对效率的影响及对HCCI燃烧负荷限值评测,内燃机学报,2008年2期 10.EGR Response in a Turbo-charged and After-cooled DI Diesel Engine and Its Effects on Smoke Opacity. SAE Paper, 2008-01 -1677. 6 11.Impact theory based total cylinder sampling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AE Paper, 2008-01-1795
|